高峰论坛

沿着诗意的方向发现仁和

2018-11-22    来源:中国网生活    
2018年11月19日至22日,四川省攀枝花市文联、仁和区文联组织的“诗意攀枝花――发现仁和”文艺采风创作活动,邀请了国内知名作家、诗人开展系列采风和创作。

著名诗人、河北省作家协会大解,著名诗人、《天津诗人》诗刊总编辑罗广才,著名诗人、河北省衡水市作家协会宋峻梁,诗人、《四川文学》杂志副主编杨献平,作家、《作家文摘》编辑王晓君、天问诗歌奖获得者尚仲敏,还有部分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、作家二十余人踏着阳光花城冬日的温暖阳光,徜徉于仁和城乡阡陌,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---迤沙拉、金沙江大峡谷、苴却砚石山、拉鲊古渡、万宝营森林康养基地、大河景观带、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、中国苴却砚博物馆、总发火龙果产业基地、花开藤蔓等相关重要产业、名胜古迹、文化旅游品牌等开展集中采风和创作活动。

“攀枝花仁和迤沙拉村,还保留着600多年的古老而神奇的谈经古乐和羊皮鼓舞。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。迤沙拉村坐落在四川攀西地区最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处,是汉族与彝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群体,既传承了古老彝族的民族特性,又融入了汉族的文化元素,现在这里居住着1500多人,有起、毛、纳、张四大姓,民间有“起家车轮子,毛家笔杆子,纳家包谷子,张家酒坛子”之说,有资料显示他们的祖先是明朝南京人,是“洪武开滇”历史事件的见证者”。

那带着苏皖民居风格的彝族木瓦房,错落有序,高墙深巷,融合着秦淮河畔的江南丝竹,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。在迤沙拉村,保留着600多年的谈经古乐和羊皮鼓舞,谈经古乐有着宫廷音乐的悠扬婉转,还有江南水乡的小调韵味”。

“迤沙拉为彝语的读音,迤,译为汉语是水;沙,是洒或漏;拉则是下去;连接起来,大意为――水漏下去的地方”。

“走进迤沙拉的村子里,街巷门肆四通八达,好似迷宫一般。迤沙拉村建筑物多江南水乡特色,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,家家修院落,一正两厢,均属土木结构,板筒瓦屋面,细部多有板壁装饰、木刻雕花,做工精细”。

“在迤沙拉村,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,俚濮谈经古乐就是其一。它既有洞经音乐的正规谈演,又有宫廷音乐的悠扬婉转,还有江南水乡的小调韵味,经过多年发展、融合,流传至今。谈经古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,盛唐时传入云南大理,逐渐被佛、道两教运用在布道、诵经时的伴奏,明朝又传入永仁县等地。迤沙拉村曾隶属于永仁县,是彝族俚濮人聚居区,这支彝族俚濮人创造了自己的音乐,表现他们的生产生活,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,婚丧嫁娶以及祭祀等精神世界,这就是俚濮谈经古乐的雏形”。

“俚濮谈经古乐在明朝洪武年间有过兴盛,但仅昙花一现。到民国初年,俚濮谈经古乐队只有8人,其后甚至出现长达半个世纪无人演奏的现象。2000年,平地镇迤沙拉俚濮艺人起光禄等人重组乐队,开始收集整理古乐乐谱。历经4年,发展演奏人员15人,能演奏出14首古乐。为了让俚濮谈经古乐传承下去,从2005年7月起,当地市、区有关部门调集精兵强将开始打造谈经古乐。在演奏队伍方面,变松散型为稳定型,队员人数达30人,其中已有一些年轻人成为固定演员;在乐器方面,投资3万多元,添置了古筝、扬琴、琵琶、月琴、苏笛、大低音胡等;在演出服装上,请专业人员依据俚濮民俗和服装特点设计;在古乐乐谱方面,市里和区上的专业教师加工提炼出了《南清宫》《八吉祥》《炉香赞》等5部新编古乐。目前,俚濮谈经古乐演出队已能演奏出较高质量的谈经古乐。 ”(罗广才)

[责任编辑:郭海玉]
用心关爱  呵护成长
精准扶贫

热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