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峰论坛

换“心”15年 这位坚强乐观的女子牵动了身边所有人的心

2019-06-24    来源:中国网生活    

心脏移植手术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高难度、特大型手术,在外科手术中代表着现代医学的最高水平。术后,因受体对外来器官起排斥反应,监测和对症治疗难度大,尤其容易发生感染,患者术后存活极难。

当前国内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,而全省市州医院首例“换心人”李敏目前已经工作和生活15年,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器官移植发展史上,都具有重大的意义。

将“心”比心 迎来重生

刚在手术台上站了4个多小时,为患者做完心脏冠脉搭桥手术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吴吉明来不及喘口气,匆匆在车上吃了个盒饭,就直奔机场登上了飞往深圳的航班。

6月12日,可以说是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牵挂。因为这天,医院又专门派出医护人员,回访15年前在该院接受换心手术的李敏。

也许是绵绵细雨,容易引起人们的思绪。作为当时的主刀医生,吴吉明凝视着窗外的云层,脑海里又浮现出李敏心脏移植手术时的点滴……

经过两个多小时飞行,终于抵达鹏城深圳。在出口处,李敏站在接机的人群里,显得格外急切。

当吴吉明出现在李敏面前时,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只有泪花在眼眶里闪烁。我们跟随李敏坐了20分钟左右的地铁,又步行了一段时间才抵达酒店。一路上,李敏有说有笑,走了这么远的路,我们看到她气息平稳。真不敢相信,眼前这位身材娇小、面色红润、神采奕奕的女子,就是15年前植换了心脏的人。

a5796773329a4bc58f0fe663ccd3035e.jpg

一到李敏家中,吴吉明就立即了解李敏近况

1995年来深圳打工的四川简阳妹子李敏,在一家电子厂做过品检、后勤工作,后走上行政岗位。2003年年初,正准备调入业务部门一显身手时,她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,临床诊断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。2004年,29岁的李敏3次出现严重心衰,心功率仅有4级,已经到了终末状态,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选择。

为李敏治疗的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,一直苦于没有供体。当时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这家医院是合作单位,为开展心脏移植手术项目,已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。

得知李敏的情况后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当年9月为她找到了心源供体。他们将“心”比心,经过慎重的配型比对,确定了心源。两家医院经过商量,最终决定由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吴吉明主刀,为李敏实施心脏移植手术。

83bbd883a7e242f2be4f0bff622791ac.jpg

2004年9月29日,主刀专家吴吉明(左三)正在为李敏进行心脏移植手术(资料图片)

2004年9月29日,李敏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耗时3小时30分钟的心脏移植手术。在1个多小时的“无心”状态下依靠人工心脏——体外转机维持生命和心脏血管接驳后,这颗健康的心脏在李敏的胸膛里又开始有力地跳动。经过10天的抗排斥治疗,李敏轻松地走下病床活动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这也同时标志着我省市州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圆满成功。

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当年的主刀专家吴吉明已经升任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。

15年过去了,李敏工作和生活得还好吗?这个问题,每年都牵动着吴吉明和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心。

以“心”换心 倍加珍惜

经历过“死亡”的人,对生命的理解要比常人深刻得多。李敏被送上手术台的那一刻,她年幼的儿子紧紧抱住母亲不放,懵懂无知的他似乎生怕一松开就失去妈妈。当李敏手术成功,她的儿子又哭着扑上前去。从小,他就记住了为母亲做手术的医护人员。于是,他在医院里有了“干爸”“干妈”“小姨”等“亲戚”。

听到为妈妈做换心手术的“干爹”——吴吉明来了,最兴奋的莫过于李敏的儿子唐世明。终于等到第三节下课铃声响了,他匆匆跑出学校大门,见到妈妈,他目光扫视了一圈,气喘吁吁地问:“干爹呢?”

“干爹明天有一个大手术,今天已经赶飞机准备回常德了。”李敏遗憾地告诉唐世明。

在学校寄宿的唐世明此前已经和李敏商量好,要利用课间15分钟见“干爹”一面,没想到吴吉明走得匆忙,唐世明有点失落,随即用妈妈的手机给“干爹”打了电话,礼貌又有些腼腆地问候吴吉明。

“我们每次回常德,干爹都会抽空陪我们,哪怕只有短短一餐饭的时间。干爹是给妈妈第二次生命的恩人,也是我们的亲人。”唐世明说完,给了妈妈一个拥抱,跑回了教室。

3958c3c359e64f178e221dbafd352379.jpg

课间,儿子唐世明紧紧拥抱着妈妈

现代社会的医患矛盾被广为诟病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何以能破解瓶颈,让病患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?

原来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牢记“广济天下、德行百年”使命,尊崇“崇德精医、惠泽沅澧”院训,将心比心,以心换心,用心去关切患者,用爱来抚慰病痛。

李敏病情严重之时,在常德举目无亲,丈夫唐蛟性格内向,身边还带着年幼的儿子。住院半个月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对她关怀备至,帮她洗澡、换衣服,为她订餐,给她的儿子买零食、玩具。“印象中,我术后醒来的第一餐是护士一口一口喂的,虽是一碗白粥,但这一餐比我吃的所有东西都美味。”15年过去了,回忆起医护人员对她的照顾,李敏仍为之动容。

李敏出院后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一直给她提供用药指导和随访服务。回到深圳两个月后,李敏因发烧住院,吴吉明等一行10余人专程赶到医院看望她,给她送去慰问金和半年的药物。除了平日里的电话或微信联系,吴吉明每次出差到深圳或者广州,都要抽空看望她,看看她的心电图,听听她的心跳声。

2016年7月,李敏被诊断为宫颈内瘤变Ⅲ级,需要做宫颈椎切手术。由于其做过心脏移植手术,很多医院婉言谢绝了。这时,她又想到了“家人”,便与吴吉明联系。吴吉明二话没说,帮她安排好一切,并和相关科室共同讨论手术方案。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,需要安心静养,特意帮她安排了单间。住院的10天里,胸心血管外科的护士长陈剑琴还带着她的儿子去游泳,让他玩得开心极了。

15年来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累计为她捐款10万多元,另为她捐赠药品价值达8万元。李敏和给她第二次生命的医院、医生之间,从写信、电话、微信到面访,联系从未间断。这种关爱陪伴着她闯过了一次又一次排斥反应的难关。

树高万丈不忘根。李敏始终心怀感恩,把常德当做了她的第二故乡,把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成了她的家。每年儿子放暑假或者回老家,她都要带着儿子回“家”看看。“如果不到常德,我就好像找不到回家的路。”李敏说到这个特殊的“家”,眼神里充满幸福。说话间,她儿子颇有些得意地说:“记忆中从小就经常去常德,那里的每条街巷、每条路,我都记得!”

“随着技术的发展,现在心脏移植手术已经不是尖端技术。但是,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无微不至的关怀,让我感受到了超越亲情的人间大爱,让我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。”每当说起这些,李敏的话语里都充满了深情,眼里也噙满了热泪。

用“心”暖心 大爱无垠

心脏移植手术在国内外并不罕见,当前国内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,李敏已经平安地走过了15年,目前仍在正常地工作和生活。

挽救生命,除了精湛的医术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。这种大爱,透过医护人员的仁者之心,流淌到了社会。李敏所工作的深圳某电子公司就是一个缩影。

2004年,得知李敏要做心脏移植手术,公司工会号召2000多名员工为她捐款。公司康体活动专员赵杰抱着募捐箱,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帮她募捐筹款。在她手术前,将5万多元善款交到了她的手中。

还有一次,她差几千元药费,赵杰得知后又准备组织募捐,被李敏婉言谢绝了:“大家挣钱都不容易,别再让大家为我捐款了。”这些年,每当街道和社区有临时性救助或困难家庭慰问,赵杰第一时间帮她申报。李敏因此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“妇女主任”。

考虑到李敏不能从事繁重的工作,公司给她安排了没有压力的食堂充卡工作,工作地点设在图书室。为员工购买医保分一、二、三档,公司每次都为她购买一档保险,报销比例最高。工会还额外为重病员工购买其他保险,公司要因此多付出10%左右的成本。得益于公司的保障制度,李敏每月1万多元的药费,自己只需要负担1000多元。

和她共事20多年的同事孙彩红很欣赏李敏:“她积极、乐观,从不把自己当病人,一天到晚都是笑呵呵的。同事怀孕、休假,她都抢着帮忙做事。你看,她比我还大几岁,看起来比我还年轻!”李敏听罢,调皮地凑近孙彩红,撅起嘴唇佯装亲昵:“来,亲一个!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。

dde3da4a9fcc46d5929aa95d00a8cc41.jpg

李敏笑靥如花

一个做了心脏移植手术的人,何以如此坚强、乐观?

李敏告诉笔者,刚患病时,她经历了多次抢救,每次都是大汗淋漓,人都站不稳。她心想,得了这个病,只能等死了。当年,去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心脏移植手术,李敏把幼小的儿子托付给了她信任的舅舅,交待好了后事,没带一件换洗衣服,穿着病号服就去了常德。从没想过,自己能活着回来。做完手术后,迷迷糊糊间,医生捏她的手观察反应,她才恍惚知道自己还活着,眼角留下了泪水。

李敏是个坚强、独立的女人,不愿意别人为她担心。做了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必须长期吃抗排斥的药物。但由于药物昂贵,加上前些年药费没有报销,经济压力很大,李敏常常在夜里独自落泪,但在外人面前依旧保持微笑。

从李敏患病开始,亲戚们就成了她坚强的后盾,儿子的学费、生活费,都是家里的亲戚贴补。李敏不忍给亲戚添太多麻烦,两口子便努力多赚些钱,丈夫唐蛟下班后开摩的补贴家用。她带点手工回家做,一做就做到凌晨,最后累得病倒。为了省点药费,她偷偷地将药物减量。几天后,她手脚发肿,排不出尿,直接住进了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CCU抢救。

“从那之后,我想明白了,第二次生命不是我一个人的,医院、公司和亲朋好友都这么帮我,我不能那么自私,更不能对不起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。”从此,她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。

每天早上,李敏6时准时起床,除了照料儿子,还用五谷杂粮打浆,每周喝3次;每天起来吃一把生花生米,喝杯温开水。红薯、南瓜、包子、馒头成了她的必备食谱。每天傍晚,她在小区附近散步;工作之余,与同事一起打打乒乓球。李敏怕冷,夏天不敢吹空调,天热不盖被子睡觉,都会穿着袜子,生怕自己感冒。

李敏从不让病魔战胜自己。公司组织去广州长隆动物园玩,很多同事都不敢玩的水上冲浪等项目,她都敢一一挑战;遇上病友们的联欢,她还和病友们穿上绿色的傣族服饰,跳起婀娜的傣族舞。那一个个或惊险、或欢乐的瞬间,丝毫看不出她是个病人。

儿子唐世明更给了李敏无穷的力量。从小陪伴着妈妈治疗的他,特别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。每天早晚,都会给妈妈一个拥抱和一个吻。夏天睡觉前,他给妈妈撂下蚊帐,夜里帮妈妈盖被子。有时候妈妈赶时间,他蹲下去帮妈妈系鞋带,提前帮妈妈按好电梯。

“这些年,我眼看着有些病友先后离世,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的!我能够活这么久,还活得这么好,都是大家的爱才续写了生命之旅!”李敏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。

李敏,植换心脏,安全度过十五载,这是生命的赞歌!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,用精湛的医术,赢得了口碑固然重要,但该院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把病人当亲人”的治院理念,这些年来深深地根植于医护人员的心中,乃至骨髓,更有社会意义。李敏的生命获得延续,不仅丰富、延续了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文化内涵,更重要的是他们用百姓为上的行为,书写了无愧于时代,大爱无垠的动人篇章。(作者 黄瑞丰) 

[责任编辑:熊欣]
用心关爱  呵护成长
精准扶贫

热门